甘肃中医药大学:顶尖中医药教育与研究的领航者

甘肃中医药大学:传承岐黄薪火,培育陇原杏林英才

一、基础信息:千年药乡的医学摇篮

甘肃中医药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创建于1978年,前身为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校训“勤奋、严谨、继承、创新”体现了对中医药传统的尊重与开拓精神。

主校区位于兰州市和平开发区,毗邻风景秀丽的官滩沟,校园环境清幽,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学校在定西市还设有定西校区,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

二、历史沿革:从艰苦创业到蓬勃发展

学校的发展与甘肃中医药事业紧密相连:
1978年:甘肃中医学院成立,填补了甘肃高等中医教育的空白。
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启高层次人才培养。
2015年: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迈入新阶段。
2020年:成为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中医学、中药学等学科优势凸显。

三、学科优势与特色:立足西部,服务健康中国

学校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
王牌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学科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
特色领域:依托甘肃“天然药库”资源(如当归、黄芪等道地药材),在中药炮制、藏医药研究方面成果显著。
专业布局: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6大学科门类,开设本科专业33个,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四、师资力量与学术影响:名师荟萃,成果丰硕

学校汇聚了一批中医药领域专家:
师资团队:现有专任教师近900人,包括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高端人才。
科研平台:建有甘肃省中药现代化重点实验室、敦煌医学与转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中医药防治慢病、敦煌医学文献研究等领域独具特色。
社会贡献:研发的“甘肃方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彰显中医药的实践价值。

五、校园文化与校友风采:厚植人文,薪火相传

文化品牌:每年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经典诵读大赛”,弘扬《黄帝内经》等经典;校园内建有中医药文化馆、百草园,让学生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
著名校友:包括全国名中医张志明、藏医药专家仁青东主等,众多毕业生扎根西部基层,成为医疗健康事业的中坚力量。

六、国际交流: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窗口

学校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合作网络:与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等多国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医药教育与科研合作。
海外推广:在摩尔多瓦设立“中医中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中医诊疗服务与人才培养。

结语:扎根陇原,守护健康

甘肃中医药大学以传承中医药精髓为己任,融合现代科技,培养兼具仁心与匠心的医药人才。无论是想深耕传统医学的学子,还是致力于中药创新的研究者,都能在这里找到成长的沃土。这所西北杏林学府,正以独特的魅力,为健康中国注入“甘肃智慧”。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