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公认的 “四大顶级医学期刊” 之一,JAMA 自 1883 年创刊以来,始终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广泛的学术包容性。其内容不仅聚焦于临床研究和基础医学,还涵盖医学伦理、卫生政策、医学教育等交叉领域,为全球医学界提供跨学科的视角。例如,2023 年 JAMA 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关于通心络胶囊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研究,该成果被评价为 “近 10 年来急性心梗治疗的重要突破”,体现了其对全球医学创新的关注。
JAMA 的学术影响力通过多项指标得以印证:2023 年其影响因子为 120.7(基于 Clarivate 数据),在全球综合医学期刊中排名第二。其编委会由来自美国、中国、日本等多国的顶尖医学专家组成,并被 SCI、MEDLINE 等权威数据库收录,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国际认可度。此外,JAMA 还通过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栏目提供继续医学教育服务,进一步扩大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JAMA 以 “推动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结合” 为核心,持续推出前沿选题和创新栏目。例如,2024 年 JAMA 发起了 “临床试验和实践相结合” 系列征稿,呼吁研究者探索如何将随机试验证据更高效地转化为临床应用,推动临床试验设计与电子医疗记录等真实世界数据的融合。同年,JAMA 还设立了《JAMA+AI》专刊,聚焦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探讨可穿戴设备、数字疗法等技术如何优化疾病管理,强调跨学科合作对突破 “技术转化死亡之谷” 的重要性。
除了原创研究,JAMA 还通过 “JAMA 观点”“JAMA 剖析” 等特色栏目,邀请权威专家对热点医学议题展开深度评论。例如,针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JAMA 曾发表多篇关于 COVID-19 疫苗接种策略、慢性病管理政策的分析文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其内容不仅服务于医学研究者,也为临床医生、卫生管理人员提供实用指导,例如 2023 年发布的《血小板输注临床实践指南》和《2023 AABB 国际输血指南》,直接影响全球医疗机构的诊疗流程。
JAMA 对稿件质量实行严格把控,其投稿接受率仅约 12%,且审稿流程平均耗时 32 天,要求研究设计严谨、数据详实、语言规范。例如,投稿需遵循 “10 页以上篇幅、重复率低于 10%、参考文献近五年占比过半” 等硬性标准,图表分辨率和格式也有细致要求。尽管学术门槛极高,JAMA 仍通过开放获取政策促进知识传播:所有研究论文在发表 6 个月后均免费开放阅读,并依托 JAMA Network 平台整合旗下 11 本子刊资源,形成覆盖医学全领域的学术网络。
近年来,JAMA 还通过举办国际峰会推动学术交流。2023 年首届 JAMA 峰会聚焦随机临床试验的优化,邀请 65 位全球专家探讨如何缩短试验周期、降低成本;2024 年峰会则以 “人工智能与临床实践融合” 为主题,进一步引领医学与技术交叉领域的研究方向。这种 “学术出版 + 学术活动” 的模式,使 JAMA 不仅是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更成为推动医学科学进步的创新引擎。